青年AI先锋挑战科技前沿,全国“挑战杯”见证人工智能未来力量

从视觉大模型轻量化到水下机器人船体检测,18万名大学生在“挑战杯”人工智能专项赛场上展示创新解决方案,将技术应用于交通、养殖、文教等关键领域。
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人工智能+”专项赛在南京大学举行终审决赛。本届竞赛吸引了全国1.8万余支团队约18万名大学生参与,643件作品入围终审决赛。
这场赛事折射出中国青年一代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热情与探索。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水下机器人检测,到赋能文化教育的智能体平台,大学生们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展现出技术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巨大潜力。
01 赛事背景:对接国家战略,破解卡脖子难题
第十九届“挑战杯”竞赛特别设置“人工智能+”专项赛,是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任务的重要举措。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加强人工智能同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相结合。
专项赛围绕破解“卡脖子”难题和核心技术攻关,设置了创意赛、应用赛和挑战赛三个赛道,内容各有侧重,难度依次递增。挑战赛还邀请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企业、科研机构发榜出题,让有一定学科专业基础的同学有机会触碰专业前沿,参与到企业单位科技研发攻坚的过程中。
这一赛事设置反映出中国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共青团中央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以“人工智能+”专项赛为牵引,引导青年学子聚焦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投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02 项目亮点:多领域创新,解决实际问题
视觉大模型轻量化部署
大连理工大学团队带来的《羽视智算》项目,解决了视觉大模型端侧部署的轻量化难题。团队通过让AI实现自我进化,为其找到多个“教师”模型让其博采众长,使视觉大模型在端侧平台变得轻便实用。
项目成果已成功部署于华为摄像头、OPPO手机、无人机等端侧平台,经外场验证与企业验收达国际领先水平,为智慧城市、移动端影像等领域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智能体赋能文化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的《神韵山海》项目打造了AI神话助教“云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青少年美育。该智能体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从神话形象填色到绘制四格漫画,培养学生的视觉观察力、审美判断和辩证思维能力。
人工智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东南大学团队将因果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城市交通拥堵分析,构建出拥堵影响因素的因果图,使拥堵成因的判断准确率达到96.3%以上。团队还构建了“识堵-知堵-解堵”的全链条闭环,评估管控措施效果,误差降低18.3%。
水下机器人实现高效检测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团队开发的水下机器人“深蓝卫士”,将传统需要潜水员耗时数日完成的全船水下检测压缩至一个工作日。该机器人能生成完整的三维船体模型,清晰标注船体细微裂纹与腐蚀,数据精度误差锁定在5毫米以内。
03 技术应用:从实验室到产业落地
多项参赛项目已实现从实验室到产业的实际应用,展现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实用价值。大连理工大学的视觉大模型轻量化解决方案已成功部署于华为摄像头、OPPO手机等终端设备,为智慧城市和移动影像提供技术支持。
东南大学的智能交通平台已在南京、重庆等地实践应用,显著提升高峰时段拥堵解决效率。团队成员赵昕洋表示:“人工智能的出现给之前一些做不了的事情提供了新可能。”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的水下机器人检测技术,在招商局金陵船舶有限公司的实际应用中,得到了现场老师傅们的认可。这一创新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也降低了人工检测的风险。
内蒙古大学的《牛栖智谷》AI牛只养殖管理平台,通过双芯耳标为每头牛建立唯一身份标识,自动完成体尺测量、体况评分和行为监控,解决传统畜牧中费工、费时、费心的问题。
04 创新趋势:青年引领AI技术融合发展
本次“挑战杯”竞赛显示出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几个明显趋势。青年学生正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大连理工大学董可木同学表示,从高中时代就对ChatGPT产生兴趣,因此在选专业时就有意向人工智能方向发展。
跨学科融合成为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特征。北京师范大学团队将人工智能与神话美育结合,中国海洋大学项目将AI用于海洋浮游生物监测,显示人工智能正在与各个学科领域深度交叉。
前沿技术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从城市交通到水下检测,从畜牧养殖到文化教育,参赛项目均瞄准实际应用场景,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这种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模式,提高了技术转化的效率和价值。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从“能用”向“好用”演变。东南大学团队将拥堵成因判断准确率提高到96.3%,江苏海事学院团队将检测精度误差控制在5毫米以内,表明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向更加精确、可靠的方向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在重塑未来竞争格局。中国青年学生在这一领域的创新活力,预示着人工智能技术与各产业深度融合的广阔前景。
从“挑战杯”走出的这些创新项目,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潜力,也为解决行业实际难题提供了新思路。这些青年创新者正将技术理想转化为现实价值,推动人工智能成为赋能千行百业的核心力量。
